(本文摘自/接地氣:大地是最好的醫生,修復體內抗氧化系統,對抗自由基/漫遊者文化出版)

新聞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研究-長貸款期慢性發炎-恐提高中風-心臟病機率-000000857.html

早在1800年代中期,知名的德國病理學家魯道夫.菲爾紹車貸(Rudolph Virchow)就已察覺,血管受損發炎很可能是心臟病的原因之一,但這項主張在他在世時未受重視,後來亦逐漸為人所遺忘。接著到了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之間,膽固醇理論興起,在那之後,如何降低膽固醇就成了醫界的狂熱執念,更為製藥公司與食品製造業創造了數十億美元的商機。

據里德克醫師估計,大約有25%的美國人膽固醇值為正常或偏低,使他們誤以為自己高枕無憂,但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C反應蛋白值偏高。這意味著有數百萬的人不知道自己未來罹患心血管毛病的風險偏高。

研究:長期慢性發炎恐提高中風、心臟病機率

但是醫學研究卻顯示,心臟病或中風患者中,有半數的膽固醇值其實是正常的。所以在1980年代,有些心臟科醫師開始重新審視菲爾紹的發炎理論。而最新突破則來自2000年開始的一系列重要研究,其中一項的研究對象是二萬八千名原本健康的停經後婦女。監控結果揭示了一項全新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這是一種由肝臟生成的生化物質,會在體內有發炎現象時出現在血液中。C反應蛋白值最高的族群和最低族群相比,有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五倍,中風或有心臟病的機率是四倍。據該研究小組表示,在那些不具傳統風險因子的婦女身上,C反應蛋白可以有效預測她們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在含膽固醇在內的12項風險因子中,C反應蛋白值的準確度最佳。

我們可以把動脈中的輕微發炎,視為一團默默延燒的安靜火焰,不斷侵蝕周遭組織,最終導致血管變得脆弱,動脈斑塊破裂,直接引發心臟病與中風。C反應蛋白與發炎的關係,也解釋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心臟病與中風患者的膽固醇值在正常範圍內。

內容來自YAHOO新聞

領導該研究的哈佛心臟學專家保羅.里德克(Paul Ridker)醫師表示:「就跟我們把類風濕性關節炎看成是發炎相關疾病一樣,現在我們也得把心臟病視為由發炎所引起的疾病。」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慢性發炎跟疾病有關,此一學說是在25年前才開始為人們所重視。當時兩位澳洲科學家,貝利.馬歇爾(Barry Marshall)與羅賓.華倫(Robin Warren)首度提出引發胃潰瘍的原因不是壓力或過辣的食物,而是細菌感染造成的發炎。這個發現讓他們兩人贏得了2005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後來心臟病學也有了相關突破。

負債整合


7B05314C6E456B06
arrow
arrow

    r79pr7zjv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